怎么样用音乐培养高IQ孩子
从胎儿时期开始,孩子就在母亲肚子里默默感受着这世界,等他们出生后开始真的接触世界时,他们会用多重感官来学习、认识世界。对孩子而言,音律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对他们各方面的进步也最有帮助。因此,很多给幼儿设计的玩具,都有叮叮咚咚高低起伏的旋律,这种美妙的声音让婴幼儿不会随便厌倦这个玩具,而且,在无声无息中,你会发现,孩子会开始哼着不成调的旋律了,这表明他们源源不绝的学习力已经被激活了。
依成长发育选择音乐种类
不相同种类型的音乐,孩子听了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清脆或活泼的音乐格外能吸引他的注意,而轻柔的音乐可让孩子安然入睡。在孩子出生5~6个月时,假如给他听音乐,他已经会试着去探寻音源了。
那样怎么样选择乐曲作为启发孩子的工具?如何根据孩子成长发育的阶段,选择不一样的音乐种类来提高孩子的音乐智能呢?
0~1岁
1个月大有分辨不同频率的能力。
3~4个月大开始会发出咕咕声与有目地的声音。
5个月大对旋律、内容不一样的步伐,能显示其敏锐度。
6个月大能成功配对出特殊的音调。
半岁前
声音:声音传感时期。
动作:重复性动作。
表情: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反应,比模仿更容易出现。
孩子的感官尚未完全启发,因此音乐教育活动主要以听为主,这个时候选择哪种音乐,或用哪种方法给孩子听音乐,父母就要好好考虑考虑了。
曲风对比较明确选择音乐时,音乐元素的高低、强弱都是需要考虑的原因。
以婴儿的爱好程度为先父母并不是必须要为了培养孩子的风韵而选择古典音乐或者优雅音乐,其实,具备文化性或乡土性的音乐,也是很好的选择,英文歌、儿歌,或是特殊乐器所弹奏的音乐(如陶笛、二胡),这类对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也有相当大的帮忙。你甚至可根据婴儿的爱好,选择一些时尚歌曲播放。
音质和音量音响要明确、纯净、好听,音量要适中、稍弱。
听音乐的时长每次听音乐时间以低于15分钟为宜。
配合孩子的生活放音乐可以分为起床、洗漱、吃饭、游戏、睡眠,依不同场所放不相同种类型的音乐。如当孩子情绪烦躁不安时,可以放一些亲切、活泼、有趣的音乐,帮助他稳定、调剂情绪;当孩子玩得非常开心,但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时,可以让孩子听安静、柔和的摇蓝曲。
变换音乐的频率不要太快配合孩子生活的音乐曲目,在1~2个月内最好相对稳定,让孩子听同一组音乐,让孩子有一个感受、记忆音乐的过程。
1~2岁
声音: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并能借助拿到的东西制造声音。
动作:对步伐性或旋律性强的音乐有明显的反应。
此时婴幼儿开始学习说话、走路,因此参与音乐活动的方法可以拓宽一些。
选择步伐鲜明、短小活泼的乐曲携带孩子随音乐步伐做拍手、招手、摆手、点头等动作,接着逐步增加踏脚、走路等动作。孩子手部动作进步比脚部要早、快且灵活。因此,先让孩子随音乐步伐训练手的动作,然后再训练踏脚、走步等脚的动作。训练手、脚动作的合拍、协调,可以感知音乐步伐的快乐,进步孩子手脚动作的灵活、协调、优美。
教孩子唱儿歌也可以拍着步伐念歌词,在孩子已经会说歌词的基础上,让孩子随父母学唱合适孩子能力的歌曲。应该注意的是,父母的歌声和随着孩子歌唱的乐器必须要音调准确,不然不准确的歌声和乐声可能导致孩子以后五音不全。
2~3岁
2岁
语言:只可以用单个词表达意思。
动作:常常通过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意识和听觉,且可以用所触及到的物体制造各种声音。
协调性:注意力简单、有限,一般不可以与其他孩子一同玩耍。
情感:在身体和感情上依靠成年人。
歌唱:喜欢唱歌,常常对一些歌唱的片段有较强的复制能力。
步伐:积极地去反应步伐明显的音乐。
听觉:鲜明生动,有特征的音色容易被孩子理解和记忆。
3岁
语言:词汇较之前有大幅且迅速的进步。
歌唱:能完整准确地唱一首歌。
步伐:能理解音乐拍子和动作之间的关系。
动作:愈加协调,也不断增加控制步伐的反应能力。
此时婴幼儿有我们的理解能力,选择的歌曲应容易让孩子理解、感受,并易演唱。
1可反映孩子生活的歌谣为佳。
2歌词以孩子能理解的事物、能感受的情感为宜。
3歌曲篇幅短、步伐简单、易唱、音域在6度以内最好。
4歌词简练、上口、易懂、有趣味,旋律优美、动听、能表达孩子的情趣。
歌曲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歌唱能力和兴趣进步,对于好歌,孩子会曲不离口。对婴幼儿来讲,音域广、定调过高或过低、步伐复杂、内容情绪很难理解的歌曲,对孩子的歌唱并没帮助。难唱的歌曲会使孩子的嗓子疲劳,并会损伤孩子的嗓音。让孩子唱他们很难理解的歌曲,会破坏孩子的歌唱心理,误觉得唱歌可以有声无情,可以不了解唱的是什么。